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关于自然教育若干问题的对策研究

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引言 自然教育是指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人与自然联结,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人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并建立生态

1 引言

自然教育是指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人与自然联结,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人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并建立生态的世界观的教育过程[1]。其特点可归纳为三大方面:首先,自然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观察花草动物,而是一种有秩序的教育行为,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第二,自然教育天生带有“生态”、“环保”的烙印,可以培养人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观。第三,自然教育涉及的领域很多[2],包括教育、户外、旅游、环保、农学、林学等,因而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国内自然教育的兴起比较晚,2010年,《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文版在国内发行,作者洛夫提出的“自然缺失症”被用于描述城市部分群体的“去自然化”生活及带来的肥胖、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这部分群体的身心健康,有些甚至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3],进而引发了各界对于自然教育的重视,从而带来了自然教育行业井喷式的发展。国内第一家自然学校成立于2013年,到2018年,全国自然机构的数量已经达到400多家,并呈现继续高速发展的趋势[4,5]。公众对自然教育的需求度很高,然而现有的自然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场地条件不够、人员紧缺、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系统的开发和规划等问题广泛存在[6]。

本文着重针对自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场地和人员要求不明确、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的开发和规划等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2 自然教育对人员的要求

“人员的专业发展”是自然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7]。而现有的自然教育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专业人员紧缺,从而导致了开设的课程单一、缺乏系统性、实施效果不佳等多种问题。了解人员配备的要求,做好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培训对提升自然教育水平是非常关键的。自然教育机构所需的人才可分为经营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两种。

2.1 经营管理类人员的要求

经营管理类人员应了解自然教育的理念和内涵,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行政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具体包括:能进行总体的策略规划;能做好市场宣传和营销,建立和维护好客户网络;能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具备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

2.2 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自然教育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教育、户外、旅游、环保、林学等,因而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有非常高的要求,通过对自然教育的内涵、目标、课程体系的分析,得出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教育技术、户外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技术3个层次的能力。

2.2.1 教育技术

自然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因此技术人员应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规律和方法,保证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明确的目标、符合教育规律。

2.2.2 户外知识和技能

很大比例的自然教育课程实施是在户外,因此组织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防控意识、户外组织能力以及野外生存技能。

2.2.3 两种以上的专业技术

自然教育涉及的学科范围极为庞杂,如植物识别与栽培类、动物识别与养殖类、生态保护类、地质科学类、地理类、美术创作类、摄影技术等。某一门课程的实施往往需要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因此技术人员应该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根据课程需要,通过培训和自学,掌握2~3种学科知识。作为机构而言,在人才配备上应全面覆盖自然教育需要的所有专业类别。从长远来看,高校应设置自然教育类的专业,更加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人才。

3 自然教育对场所和设施的要求

自然教育对场所和设施的要求因绿地类型和大小而异。

3.1 大型场所应保留荒野区域及后勤保障设施

为满足自然教育课程的需要,大型的场所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应保存一定面积的荒野区,以留存原生生态系统和乡土生物。同时,在荒野区的周边应设有必需的生活设施、休息区、应急通讯设施、医务室等进行后勤保障。

3.2 小型场所可因地制宜地满足课程需要

自然教育课程并非一定要在大型的森林公园、风景区内进行,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小型场地亦可开展。首先,街头绿地、城市公园应以标本示范为主要功能,植物品种尽可能丰富多样,可建造多功能教室以满足室内课程如植物标本制作、绘画等,还可建造小型生态池以丰富生物种类。另外,应配备科普标示牌、观察指示牌等标识,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需要。其次,社区绿地较为封闭,具有小巧而亲切、归属感强等特点[8],课程的参与对象多为本社区居民,更适合开展一些动手性强的课程,如种植体验类、雨水收集类等,可以配备果蔬种植区、农耕工具室、朴门体验区这类场所。

文章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网址: http://www.zgzzsszz.cn/qikandaodu/2021/0107/814.html



上一篇:现阶段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思考
下一篇:实验教育与实验仪器设施

中国住宅设施投稿 | 中国住宅设施编辑部| 中国住宅设施版面费 | 中国住宅设施论文发表 | 中国住宅设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住宅设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