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莫让中国式社区成为精神孤岛(5)

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大的原因是这种远离市区的小区不方便去医院,很多老人都老病缠身,去看医生几乎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有了紧急情况时,离医院远的问题几乎

最大的原因是这种远离市区的小区不方便去医院,很多老人都老病缠身,去看医生几乎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有了紧急情况时,离医院远的问题几乎是致命的。其次是生活不方便问题。年轻时驾车去大型商场购物,几乎是打工族家庭的一个小小的旅行,孩子们高兴,大人也能放松。可是,老人们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早已不认为驾车购物是一种享乐。

他们很愿意把门口的超市或便利店当做自己的储物室和冰箱,需要时徒步10分钟便能解决问题。越是老人越是愿意在繁华的地方滞留,看看人群和车流,在茶店或咖啡厅坐坐。即使他们想和朋友聚聚,也不会开车前往,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或大巴,而一个鬼城是不可能随便有地铁和穿梭大巴的。

其实这些变化已经悄悄在中国的大城市发生,因此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一线城市的中心地段的房价跌不下来。越是老龄化,市中心的社区越是受欢迎,这个倾向在老龄化已成现实的东京非常明显。最近十年东京的人口一直在从周边向市中心集中。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的改造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间,人们都很年轻,大都不关注老后问题,比如洗手间里没有老人扶手,店铺门口没有轮椅滑坡,十字路口的设计是否合理,几十米宽的路口,一个信号的时间老人根本就走不过去。

围城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教育的错误诱导,很多年轻人都急于成功。他们所想象的成功,往往是史玉柱式传奇,马云式的盛名,规模大、名声大、金额大。他们实际上没有自己的理想,自以为的属于自己的理想,其实都是给别人看的,让别人羡慕的。这些年轻人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别人而工作,他们只为别人的“羡慕”而工作。中国的教育,估计是这个星球上自二战以来成本花费最大而结果最令人遗憾的事了吧。

在比较发达的国家里,我们能看到很多年轻人就为自己的一个小店铺倾注全部心血,让社区的每个人感到高兴,每天能看到熟人满足,这些年轻人就会感到充足,感到幸福。北京小区里很少有名店,街面上也不多。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那是因为开店的人过于商业化,没有尊重社区文化,没有和社区融为一体。

中国大学生失业者比比皆是,按照他们的体力和智力,想在一个社区里开一个面包店,一个洗衣店,一个诊所,都非难事,不需要风险投资,甚至不需要父母资助,只要有热心,可以从一个个人服务开始,取得了居民的信任之后,再根据不同的需求扩大业务。这时候需要的唯一投资就是时间和忍耐,可是偏偏现在的中国青年就缺少这个,这是中国社区服务上不来的一个人员因素,那些宁愿失业也不愿意扎进社区的年轻人越多,社区服务就越差。

母亲经常告诉我她小时候的快乐,尽管旧时的中国很贫穷,但是庙会和传统节日会给孩子和大人们带来希望。人们之所以觉得幸福,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互相关心,彼此相连。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住宅是以单位或集体而建的,尽管没有了中国传统社会联络方式,却有单位上的联系,也算一种社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小区早已走出了单位的范畴,成了流动性商品。小区里既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也没有了集体和单位的联系。小区成了精神的孤岛,成了不动产商品的集结地。那里的居民没有横向的联络,也没有共建社区文化的动力。在我要结束这篇文章时,我也不知道如何才能重建中国社区,找回人们在居住地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但有一点我是敢于下结论的,那就是中国老百姓对幸福感的缺乏,绝对与小区里没有社区文化这个事实有关;中国城市交通堵塞,生活不便的现实,绝对与被围墙封闭了小区有关。居民间没有横向联络的住宅,却要用一个围墙围在一起,导致交通堵塞,导致社区服务受阻。

我们一直生活在围城中,用围城的脑袋去设计围城的都市,居住在围城的小区,还有密密的防盗门和防盗窗以及更密的心理防线。该是我们试着把小区变为社区的时候了

文章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网址: http://www.zgzzsszz.cn/qikandaodu/2020/1004/600.html



上一篇:“中国好房子”揭晓93个项目获得2013-2014年度
下一篇:中国住宅:集体价值的稀释与再造

中国住宅设施投稿 | 中国住宅设施编辑部| 中国住宅设施版面费 | 中国住宅设施论文发表 | 中国住宅设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住宅设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